为高质量推进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应用场景打造,总结提炼我市“双碳”工作成效和典型案例,我们通过案例征集,评选出了极具亮点示范和创新引领的“2024年度杭州市十大低碳应用场景”。这些应
赛谷光伏茶园项目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浙江大学茶学实验基地。该基地成立于1968年,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是浙江大学茶学研究与教学实验基地。浙江中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从2014年开始合作研究赛谷光伏茶园技术,2021年底在基地中2.7亩茶园上方建设了100KWp光伏发电系统,年产绿电10万度,产值4.153万元,年碳减排量82.4吨,并提高了茶叶产量10%。同时也是2022年杭州市科技局双碳重大项目《棚架一体化智能光伏种植设施研制与规模化推广》的研究基地。
在赛谷光伏茶园中,光伏组件起到两个作用:茶树遮阴和光伏发电。根据光伏组件与茶园融合研究的系列结果,科学布置光伏组件,到达有利于茶园生产同时光伏发电投资效益较好。光伏组件采用空格布置、茶树冠层最大遮阴率控制在50%以内、茶树冠层直射光照每天不少于2小时、每亩光伏组件安装容量达到35KWp以上。
赛谷光伏茶园的支架,即支撑光伏组件,又支撑农业设施(遮阳系统、喷灌系统、数字化系统等),并且支架的最低高度需要满足茶园机械化生产和农事操作要求。本项目的支架最低高度2.4米,横向立柱间距6米,跨越4个茶行,纵向立柱间距4.8米。
按照茶园现代化发展需要,建设了包含农业生产数字化、光伏系统数字化、园区管理数字化和农业设施运行数字化的综合农光数字化系统。
光伏组件布置首先要满足茶园生态要求,不能因光伏组件对雨水的集聚,产生水土流失;同时要满足不影响露水形成及其对植物生长的作用。通过光伏组件的遮阴作用,营造适宜的微气候(温度、湿度等),促进茶树健康生长,增产提质。
光伏发电系统与茶园数字化系统、农业设施、电力供应系统深度融合。实现设施支架一体化、智能化管理和动力绿电化,降低现代化茶园建设成本,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结合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开发农旅项目,打造集农旅、生产体验和研学为一体的基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利用茶园空间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不占用土地资源获取大量可再生能源,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本项目利用基地2.7亩茶园,在茶园上方建设100KWp光伏系统,年产绿电10万度,产值4.153万元,年二氧化碳减排量82.4吨。
全国茶园种植面积4700万亩,其中属于园地2500万亩,如果30%可以建设赛谷光伏茶园,可用空间750万亩,装机3亿KW,年发电3000亿KWh,投资额约1.05万亿元,年二氧化碳减排量2.472亿吨。
③提质效果:茶叶氨基酸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口感更鲜爽、醇厚,色泽更翠绿。
1.根据研究结果,已经编写成团体标准,可以按照标准要求,全面推广。浙江省茶叶学会团体标准T/ZJTSS 013-2024《光伏茶园建设技术规程》,2024年2月发布。浙江省太阳能光伏行业协会团体标准T/ZJSEIA 006-2024《光伏茶园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2024年12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