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2024年度第12届Architizer A+ Awards(简称A+奖)获奖名单揭晓。中建西南院设计的“成都天府艺术公园当代艺术馆、图书馆“、“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成都天府美术馆”、“中建滨湖设计总部”、“留声记1982”等5个项目获奖,其中成都天府艺术公园当代艺术馆、图书馆,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荣获专业评审奖(Jury Winner)。
成都市当代艺术馆与人文艺术图书馆位于成都市北三环天府艺术公园内,两馆功能的互动旨在创造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文化平台,场馆与公园的共生亦提供了艺术与自然相逢的机遇。
两馆标志性的曲面屋顶覆盖草坪,形态起伏如山峦层叠。在地理与文化意义上呼应了成都西面的群山。反宇向阳的曲线屋面也是川西民居屋顶的再现,四边出挑的宽大屋檐,容纳着檐下丰富多彩的市民活动。
当代艺术馆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定位为针对当代艺术的展览与研究中心。艺术馆公共区域充分考虑了展示、路演、开幕式等使用场景,临湖一侧通高幕墙和屋顶天窗将自然光线与景观带入观众的视野,为馆内艺术活动铺上自然的底色。
人文艺术图书馆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定位为艺术类阅读和传播生活美学的知识空间。空间取意“书山”,层层退台将阅读台地、藏书墙体有机融合,如川西丘陵梯田的蜿蜒连绵,形成独特的人工地形,读者可以漫游于书山小径间,与书籍不期而遇。
刘艺、佘念、郑欣、张灿、李讯、许东亮、陈渊、施博文、史晓婷、刘进才、奉婷、邱黎阳、方浩霁、李静泊、梁庆华、张志雄等
项目包含6万座专业足球场、1.8万座综合体育馆及商业等配套设施,是大运会篮球决赛馆、中超球队主场。
设计采用场馆合建策略,形成沿城市中轴展开、宏大而独特的地标;创新连接体育馆与足球场的空中俱乐部,提供新颖的观演体验。
首创大开口索穹顶结构体系+单层ETFE膜罩棚,展现技艺之美的同时,达到轻盈通透的效果。仅用普通钢结构不到1/5的用钢量完成了大跨度技术需求,实现建筑、结构、气候、功能和谐统一的自然营造。
项目从策划设计之初引入商业逻辑,通过核心观演空间的弹性设计、足球场局部伸缩看台转换演艺舞台搭建区的创新设计、坐席及包厢规模的可持续性拓展、坐席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的完善、区域功能构成及交通的重塑,以复合业态激发城市活力,解决大型体育赛事场馆普遍面临的运营难题。
项目采用一系列可持续性设计策略,最大程度使用可回收再利用材料,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高效的喷灌技术来减少用水量,设置外遮阳设施、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从而打造一个低碳环保的体育运动公园。
李峰、冯远、梁哲、王立维、蒋玉辉、彭涛、刘德成、周志强、徐建兵、王建军、吴寰、Mark William、 Mike Rogers、熊小军、杨鹏程、魏琪琳、张楠等
成都天府美术馆是中国最新建成的美术馆之一。面积4万平方米,拥有13个专业美术展厅,用以展示现代艺术与地方艺术家的作品,同时配备艺术品库房、公共教育用房和艺术品商店,咖啡厅等设施。基地位于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上,建筑概念为矩形展厅盒子支撑巨大的曲面悬挑屋盖,最远出挑距离30米,遮蔽阳光与雨水,应对地方气候。漂浮的白色屋面,塑造了雕塑般的外观。室内公共空间天棚和墙面均覆盖竹皮,包裹出一个洞穴般的流动空间,成功地塑造了媒体传播的标志性图像。
建筑以公共大厅为核心串联周边展厅,公共空间如花瓣一般向环境打开。临湖的雕塑展厅透过通高玻璃将开阔的湖景引入,光线变换与湖面景观,令艺术与自然相融。设计通过艺术对空间的介入,以及空间对艺术的呈现,探讨了“空间—展品—观众”的新关系。
2021年美术馆的开馆展——成都艺术双年展,观展总人数高达100万人。美术馆场馆质量得到艺术界与公众的充分认可,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为城市发展注入能量。
刘艺、佘念、郑欣、张灿、李讯、许东亮、陈渊、施博文、史晓婷、刘进才、奉婷、邱黎阳、方浩霁、李静泊、梁庆华、张志雄等
作为中美能源合作课题“净零能耗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示范工程,中建滨湖设计总部旨在探索夏热冬冷地区的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从地域气候适应性的节能研究出发,打破了中国办公建筑高能耗的设计定式。项目综合运用被动式策略、主动式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结合工业化技术与新材料研发,最终实现形式空间、建筑技术与能耗性能的良好匹配。中建滨湖设计总部建成后成为中国西南地区首个近零能耗建筑项目,获得了近零能耗证书、碳中和建筑认证,以及2022年度Active House国际主动式建筑奖中国区总冠军。
作为大型设计及工程公司的总部,中建滨湖设计总部构想出一种诗意且人性化的办公空间。项目结合中国西南地域环境,化整为零,将社区聚落等地域人居的传统形式转化为现代性的单元模块组合空间;灵活开放的步行动线余平方米室外平台,提供了包含生态花园、都市农场、天空篮球场和迷你马拉松环线等在内的多样社交选择。
作为一个具有前瞻意义的技术实验载体,中建滨湖设计总部通过多专业跨学科的协作,优化集成了数十项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包括装配式铰接框架节点、预制钢筋桁架密拼叠合板、屈曲约束支撑、屋面太阳能单极光储直柔系统、自然通风与预冷通风、三银双中空玻璃、垂直绿化智能化滴灌系统、空调高显热机组与温湿分控技术等。并在建成后的运维阶段也将持续地测试、反馈与分享,为行业提供参考数据。
刘艺、龙卫国、冯雅、毕琼、方长建、伍未、路越、朱彬、刘光胜、文隽逸、董彪、陈宏宇、张国强、邓世斌、季如艳、周利、伍仕、张菡、董智超等
“留声记·1982”是中建西南院在金牛区政府支持下的第一个集策划、设计、改造、建设、招商、运营为一体的城市更新项目。该项目旨在将成都八建的老办公楼和员工宿舍(建成于1982年)改造成为老城核心区域的活力催化剂和片区创新就业中心。
项目改造后提供了包括精品创业工作室、配套健身房、共享会议室、共享睡眠舱、酒吧、餐饮和设计师商店等多种功能空间。
项目试图最大限度地利用一种被忽视的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即建筑的外立面空间。通过将通常水平伸展的公园投影到这些旧建筑的垂直外立面上,我们在拥挤的城市环境中创造了一个比场地大2.47倍的绿色呼吸空间,真正实现了“立面公园”这一构思,给成都“公园城市”的叙事提供了全新的注角。
由楼梯、玻璃阳台和连续滑梯组成的两条立面游览环线,让访客在“立面公园”中从街道到屋顶的往返之旅更加有趣,鼓励人群在不同的楼层间漫步,为入驻创业公司提供更多的展示窗口。
一些滑梯的出口是留声机形状的,通过这种方式为社区增加场所记忆,吸引更多的人群使用滑梯(而不是电梯)出行,节约能源。建筑的绿色外裳每年吸收多达1.5吨的二氧化碳,多样化的植被在美化办公环境的同时,为建筑提供额外的夏季遮阳。
留声记·1982于2022年建成后,微博浏览破2亿次。项目在成为片区极核与吸引中心的同时,也促进了更多人对项目周边曹家巷街区旧城更新的持续关注。
此外,成都凤凰山体育馆公园还荣获大众评选奖(Popular Choice Winner)(体育娱乐建筑-体育场竞技场类别)。
Architizer A+奖是全球最大型最全面的建筑奖项之一,主要表彰每年全球最优秀的建筑、空间项目和产品设计。推动人们鉴赏全球范围内有意义的建筑,并倡导建筑对日常生活产生的潜在积极影响。该奖项按项目类型设置专业评审奖(Jury Winner),决赛荣誉奖(Finalist),特别提名奖(Special Mention),大众评选奖(Popular Choice Winner)四类奖项。